首页 >> 宝藏问答 >

三缄其口是什么意思

2025-09-18 04:34:08 来源:网易 用户:宣峰晴 

三缄其口是什么意思】“三缄其口”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人说话非常谨慎,甚至到了不敢开口的地步。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的典故,常用来表示因害怕、顾虑或某种原因而选择沉默不语。

一、成语解释

项目 内容
成语 三缄其口
拼音 sān jiān qí kǒu
出处 《左传·昭公十二年》:“子言,吾忘之。”对曰:“昔者,吾闻诸夫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后来演变为“三缄其口”。
含义 形容说话非常谨慎,甚至不敢开口,多用于强调因顾虑重重而保持沉默。
用法 多用于书面语,常用于描述人在特定情境下的沉默态度。
近义词 守口如瓶、噤若寒蝉、默不作声
反义词 唾沫横飞、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三缄其口”最早出自《左传》,原意是说君子应有三种戒律,其中“戒之在言”,后来逐渐演变成一个成语,强调言语需谨慎。在后世使用中,人们更常用它来形容人在面对危险、压力或复杂情况时,选择不说话,以避免惹祸上身。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示例句子
工作场合 在会议上,他因为担心说错话,所以三缄其口。
家庭关系 父母之间有些矛盾,她选择三缄其口,以免激化矛盾。
公共事件 面对记者提问,他三缄其口,不愿透露更多信息。

四、总结

“三缄其口”是一个表达谨慎、沉默的成语,适用于各种需要克制言语的场合。它不仅体现了语言的艺术,也反映了人在面对复杂环境时的自我保护意识。了解并正确使用这一成语,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文化内涵。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欢迎继续提问。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