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藏问答 >

疾恶如仇成语典故介绍

2025-10-10 04:55:13 来源:网易 用户:安娥妍 

疾恶如仇成语典故介绍】“疾恶如仇”是一个常用成语,形容对坏人坏事非常痛恨,像对待仇人一样。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强烈的正义感,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道德和秩序的重视。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人物因“疾恶如仇”的精神而被后人传颂。

以下是对“疾恶如仇”成语的详细介绍,结合其出处、含义、用法及相关人物事迹进行总结。

一、成语简介

项目 内容
成语 疾恶如仇
拼音 jí è rú chóu
出处 《后汉书·王符传》:“疾恶如仇,不避权贵。”
含义 对坏人坏事非常痛恨,像对待仇人一样。
用法 多用于形容人正直、有正义感,敢于揭露和反对邪恶行为。
近义词 除恶务尽、憎恶如仇
反义词 容恶藏奸、姑息养奸

二、成语来源与典故

“疾恶如仇”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其中提到王符为人正直,不畏权贵,对邪恶之事深恶痛绝,表现出极强的正义感。王符是东汉时期的学者和思想家,他主张改革弊政,批评时弊,强调道德教化的重要性。他的这种态度,正是“疾恶如仇”的典型体现。

在历史上,还有许多人物因其“疾恶如仇”的精神而被铭记,例如:

- 包拯:北宋著名清官,以公正严明著称,对贪官污吏毫不留情。

- 海瑞:明代清官,直言敢谏,曾多次弹劾权臣,被誉为“海青天”。

- 岳飞:南宋抗金名将,对国家忠心耿耿,对敌军仇恨至极。

这些人物的事迹都体现了“疾恶如仇”的精神内涵。

三、成语使用示例

1. 他为人正直,疾恶如仇,从不与腐败分子同流合污。

2. 面对不公,我们应该疾恶如仇,勇于发声。

3. 历史上许多英雄人物都是因为疾恶如仇,才赢得了百姓的尊敬。

四、总结

“疾恶如仇”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表达了人们对正义的坚持、对邪恶的反抗。在当今社会,这一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无论是在职场、生活还是公共事务中,保持一颗“疾恶如仇”的心,有助于推动社会向更加公正、公平的方向发展。

通过了解这一成语的出处、含义和历史人物,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背后的文化价值,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种正义精神。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