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藏问答 >

沆瀣一气的故事和含义简短

2025-10-01 19:25:57 来源:网易 用户:鲍阳岩 

沆瀣一气的故事和含义简短】“沆瀣一气”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两个或多个坏人、坏势力为了共同的利益而勾结在一起,互相支持、狼狈为奸。这个成语背后有一个有趣的历史故事,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它的来源和含义。

一、故事背景

“沆瀣一气”最早出自唐代的《唐书·李商隐传》。据记载,唐朝时期,有两位官员名叫崔沆和崔瀣,他们同为进士出身,后来都担任了重要的官职。由于两人关系密切,且在政治上相互扶持,被时人讥讽为“沆瀣一气”。

“沆瀣”本意是指夜间的露水,是两种自然现象的结合。古人认为,这种自然现象象征着一种偶然的、不正当的结合。因此,“沆瀣一气”最初是用来形容两人因某种原因偶然结合,后来逐渐演变为贬义词,用来讽刺那些臭味相投、狼狈为奸的人。

二、含义解释

项目 内容
成语 沱瀣一气
拼音 háng xiè yī qì
出处 《唐书·李商隐传》
本义 夜间露水的结合,比喻偶然的结合
引申义 贬义,指坏人之间勾结在一起,狼狈为奸
使用场景 批评腐败、勾结、不良合作等行为
近义词 勾结一气、狼狈为奸、同流合污
反义词 情投意合、志同道合、光明磊落

三、现代用法

在现代汉语中,“沆瀣一气”多用于批评某些人或组织为了私利而相互勾结,形成利益共同体,甚至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例如:

- “这几位官员沆瀣一气,暗中操纵选举。”

- “公司内部有人沆瀣一气,贪污公款。”

四、总结

“沆瀣一气”源于古代对两位官员的讽刺,后演变为一个带有强烈贬义的成语,用来形容坏人之间勾结在一起、狼狈为奸的行为。它不仅具有历史背景,也常用于现实中的批评与警示。

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来源和含义,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其在语言表达中的运用,并在日常生活中避免使用不当的搭配。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