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藏问答 >

范张鸡黍原文及翻译

2025-09-28 19:49:16 来源:网易 用户:于莲雁 

范张鸡黍原文及翻译】“范张鸡黍”是中国古代流传的一则感人故事,出自《后汉书·范式传》,讲述了两位朋友范式与张劭之间深厚的情谊。这个故事体现了古代士人之间的诚信与重情重义,是中华文化中“信义”精神的典范。

一、

“范张鸡黍”讲述的是东汉时期,范式与张劭为同窗好友,因学业原因分别。临别时,两人约定两年后在张劭家中相聚,并以“鸡黍”(鸡肉和黄米饭)作为宴席之物。范式如期而至,张劭也如约准备了酒食,二人相见甚欢,共叙友情。这段故事不仅展现了友情的珍贵,更体现了古人讲究信用、言出必行的品德。

二、原文及翻译对照表

原文 翻译
范式字巨卿,少与张劭为友。 范式,字巨卿,年轻时与张劭是好朋友。
劭字元伯,俱游太学。 张劭,字元伯,一同在太学读书。
后告归,式谓曰:“后二年当还。” 后来张劭要回家,范式对他说:“两年后我会回来。”
劭曰:“某日当以鸡黍相待。” 张劭说:“那天我会用鸡肉和黄米饭等你。”
式曰:“诺。” 范式说:“好。”
后二年,果如期而至。 两年后,范式果然如约而至。
劭具鸡黍,设席于庭,笑迎之。 张劭准备好鸡肉和黄米饭,在庭院设席,笑着迎接他。
相对欢语,尽日而别。 两人相对畅谈,直到天黑才告别。

三、文化意义

“范张鸡黍”不仅是友情的象征,更是儒家文化中“信”与“义”的体现。在古代社会,一个人是否守信,往往被视为衡量其人格的重要标准。这个故事通过简短的文字,传达了深刻的道德教育意义,至今仍被广泛引用和传颂。

四、结语

“范张鸡黍”虽为古文,但其所蕴含的情感与价值观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友情,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彼此的信任与坚守。在现代社会中,这种精神仍然值得我们学习与传承。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