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藏问答 >

陈情表知识点

2025-09-24 05:09:23 来源:网易 用户:杨贞逸 

陈情表知识点】《陈情表》是西晋文学家李密写给晋武帝的一篇奏章,用以表达自己因祖母年老多病、无人奉养而无法应召出仕的苦衷。文章情感真挚,语言恳切,结构严谨,是古代抒情散文中的典范之作。以下是对《陈情表》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作者与背景

项目 内容
作者 李密(224年-287年),字令伯,蜀汉时期人,后归晋。
作品 《陈情表》,是李密为拒绝朝廷征召所写的奏章。
背景 晋武帝司马炎即位后,为了巩固政权,广招贤才,李密因祖母年迈,辞不赴任,遂上《陈情表》说明原因。

二、内容概述

《陈情表》全文共四段,层层递进,情感真挚,逻辑严密。

段落 内容概要
第一段 开篇点明“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陈述自身幼年不幸,父母早亡,由祖母抚养长大。
第二段 详细叙述祖母年老体弱,病重在床,自己无以为报,难以离开。
第三段 强调自己虽有忠君之心,但孝道为先,不能违逆祖母意愿。
第四段 表达对皇恩的感激,同时再次恳请皇帝体谅自己的难处,请求暂缓任职。

三、艺术特色

特色 内容说明
情感真挚 全文充满对祖母的深厚感情,感人至深。
结构严谨 层层递进,逻辑清晰,说服力强。
语言质朴 用词简练,感情真挚,富有感染力。
对仗工整 多处使用对偶句式,增强文章气势。

四、重点词语解释

词语 解释
陈情 表达自己的情况和情感。
伏惟 古代臣子对君主的敬称,意为“伏在地上想”。
奉诏 接受皇帝的诏书或命令。
供养 照顾、奉养。
谦卑 自谦的态度。

五、思想主题

《陈情表》不仅是一篇辞官的奏章,更是一篇弘扬孝道、强调人伦道德的文章。李密通过自身经历,表达了“孝”在儒家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也展现了个人在忠与孝之间的艰难抉择。

六、拓展延伸

方面 内容
与《出师表》对比 《出师表》是诸葛亮向刘禅表达忠诚与责任,《陈情表》则是李密向晋武帝表达孝心与无奈,两者都体现儒家思想。
文学影响 《陈情表》被后世誉为“千古至文”,对后世散文创作影响深远。
教育意义 在语文教学中常作为孝道教育的典范文本,强调亲情与责任。

总结

《陈情表》以其真挚的情感、严谨的结构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散文中的经典之作。它不仅是李密个人情感的表达,更是中华文化中“孝”与“忠”关系的生动体现。学习这篇课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中的伦理观念与人文精神。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