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藏问答 >

祁黄羊举荐原文及翻译

2025-09-13 16:56:43 来源:网易 用户:弘淑炎 

祁黄羊举荐原文及翻译】在古代中国的历史中,许多贤臣以公正无私、识人善任著称。其中,“祁黄羊举荐”便是典型代表之一。这个故事出自《左传》,展现了祁黄羊不计个人恩怨、唯才是举的高尚品德,成为后世推崇的典范。

一、原文

> 祁午问于祁黄羊曰:“赵宣子,晋之贤大夫也,其子赵朔,何如?”

> 祁黄羊曰:“可为君。”

> 问其子,则曰:“吾知其贤,而不知其子之贤也。”

> 又问:“其子之贤若何?”

> 曰:“可为将。”

> 于是,晋侯遂用赵朔为君,赵同为将。

> 祁黄羊之言,可谓公矣。

二、翻译

祁午向祁黄羊询问:“赵宣子是晋国的贤能大夫,他的儿子赵朔怎么样?”

祁黄羊回答:“可以做君主。”

祁午又问:“那他的儿子怎么样?”

祁黄羊说:“我知道他贤能,但不知道他的儿子是否也贤能。”

祁午再问:“他的儿子是否贤能?”

祁黄羊回答:“可以做将军。”

于是,晋侯就任命赵朔为君,赵同为将军。

祁黄羊的话,可以说是非常公正的了。

三、

祁黄羊在面对他人询问时,没有因私情或偏见而影响判断,而是根据事实和能力做出推荐。这种“不避亲、不徇私”的精神,体现了儒家提倡的“公义”思想。他的行为不仅为国家选拔了有用之才,也树立了一个公正无私的榜样。

四、表格对比

项目 内容
故事出处 《左传》
主角 祁黄羊
核心思想 公正无私、唯才是举
推荐对象 赵朔(为君)、赵同(为将)
行为特点 不计个人恩怨,注重实际才能
历史评价 被视为贤臣典范,体现“公义”精神

五、结语

“祁黄羊举荐”不仅仅是一个历史故事,更是一种道德典范。它提醒我们,在选拔人才时应以能力和品德为标准,而非个人关系或情感偏好。这一精神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