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藏问答 >

成语同仇敌忾解释

2025-07-09 02:35:14 来源:网易 用户:祝义朗 

成语同仇敌忾解释】“同仇敌忾”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们共同对敌人的仇恨和愤怒,表示大家团结一致,共同对抗敌人。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同仇敌忾,临大节而不可夺也。”意思是说,在面对共同的敌人时,人们会齐心协力、义愤填膺地进行反抗。

在现代语境中,“同仇敌忾”常用于描述集体对不公正行为或外敌的强烈反应,具有强烈的正义感和凝聚力。它不仅适用于战争或冲突场景,也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的群体行动,如抗议、维权等。

成语“同仇敌忾”详解

项目 内容
成语 同仇敌忾
拼音 tóng chóu dí kài
出处 《左传·僖公十五年》
释义 共同的仇恨和愤怒,指众人一致反对敌人或不公之事。
结构 联合式
近义词 同仇敌忾、众志成城、万众一心
反义词 离心离德、各自为政、各行其是
用法 作谓语、定语;多用于群体行为
例句 面对国家的侵略,全国人民同仇敌忾,誓死保卫家园。

成语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使用示例
国家危难 在国家面临外敌入侵时,人民同仇敌忾,奋起反抗。
社会事件 面对不公,群众纷纷发声,表现出同仇敌忾的态度。
工作团队 团队成员因共同目标而团结一致,形成同仇敌忾的氛围。

小结

“同仇敌忾”不仅是一个表达集体情绪的成语,更是一种精神力量的体现。它强调了团结、正义与抗争的重要性,是中华文化中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语境合理使用,以达到最佳表达效果。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