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藏问答 >

七十古稀八十耄耋九十是什么古代年龄称谓的相关知识

2025-08-02 18:26:02 来源:网易 用户:鲍玉雯 

七十古稀八十耄耋九十是什么古代年龄称谓的相关知识】在中国古代,人们对不同年龄段的称呼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礼仪意义。这些称谓不仅体现了对长者的尊重,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人生阶段的细致划分。以下是对“七十、八十、九十”等年龄称谓的总结与整理。

一、

在古代,人们常用一些特定的词语来表示不同的年龄阶段,尤其是对年长者的称呼更为讲究。其中,“七十古稀”、“八十耄耋”、“九十期颐”是较为常见的说法,分别代表了不同年龄段的尊称。

- 七十岁被称为“古稀”,出自杜甫诗句“人生七十古来稀”,意指七十岁在古代是非常少见的长寿年龄。

- 八十岁称为“耄耋”,《礼记》中提到“八十曰耄,九十曰耋”,表示人到这个年纪已经非常年迈。

- 九十岁则称为“期颐”,意思是到了这个年纪,需要依靠子女的照顾生活,因此有“颐养天年”的说法。

此外,还有如“弱冠”(20岁)、“而立”(30岁)、“不惑”(40岁)、“知命”(50岁)、“花甲”(60岁)等年龄称谓,均体现了古人对人生阶段的重视。

二、表格展示

年龄 称谓 出处/含义说明
70岁 古稀 出自杜甫诗“人生七十古来稀”,表示七十岁极为罕见,是长寿的象征。
80岁 耄耋 《礼记》记载:“八十曰耄,九十曰耋”,表示年老体衰,需人照料。
90岁 期颐 “期颐”意为“颐养天年”,指九旬老人需依赖子女供养,安享晚年。
100岁 百岁 百岁老人被视为祥瑞之兆,常有“百岁寿星”之称,寓意福寿双全。
20岁 弱冠 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故称“弱冠”。
30岁 而立 孔子说“三十而立”,意指人在三十岁时应有所成就,站稳脚跟。
40岁 不惑 孔子说“四十而不惑”,表示人到四十岁已能明辨是非,不再迷惑。
50岁 知命 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表示人到五十岁,懂得顺应天命,接受命运安排。
60岁 花甲 以六十为一个循环周期,因天干地支循环一次为六十,故称“花甲”。

三、结语

中国古代的年龄称谓不仅是对人生阶段的描述,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伦理观念。通过了解这些称谓,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也能从中感受到对长者尊重与敬仰的传统美德。这些称谓至今仍被广泛使用,在文学、礼仪、民俗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